標籤

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

六下第三單元 生物、環境與自然資源(教學紀錄)

這一單元中,老師採用了讓自己很勞累的作法--讓五個班的學生任選主題來報告,並且每一個隊伍都有兩次機會,第一次「初評」由其他班級跟自己主題類似的隊伍來評審,例如:「極地生態」、「北極熊與極地生態」、「如何保護北極熊的棲息地」、「南極企鵝」、「北極兔和沙漠野兔」這六個隊伍在初評時就會互相觀摩、做彼此的評審;第二次「正式上臺」則由老師評分。雖然老師連續幾週犧牲午休時間來看不同的隊伍練習上臺報告,但結果是值得的--幾乎所有隊伍正式上臺報告時,都比初評進步許多,令人十分感動。有的隊伍初評時緊張得一直低頭念稿,正式報告時不但做了簡報,還有編劇和逗趣的演出,並搭配相關影片,加上有獎徵答,甚至還有創作歌曲,實在非常生動、吸引人。

3-1生物與棲息環境

簡介臺灣的自然環境特色,再分別由山林、海洋、溼地三個生態系做說明。
~Mountain~


~Ocean~

~Wetland~


在學生與老師分別介紹了許多不同的外來種生物後,透過討論,我們一同思考:應該怎麼做,才能減低外來種對台灣生態的影響呢?

※植物方面--以小花蔓澤蘭為例


※動物方面--以福壽螺為例,哪一種方法比較好呢?
(1)(復育)董雞愛吃福壽螺【臉書分享】     vs.     (2)養泰國鯰魚清除福壽螺


接者,補充臺灣沒有的沙漠、極地和熱帶雨林生態系;以北極兔和沙漠野兔的演化及迎風/ 背風面玉山圓柏說明生物的生長受環境影響。

最後,說明國家公園的設立意義,簡介國內的八個國家公園特色,結束第一小節。

◎習作常見錯誤:
我們在課程中認識兩種名字裡有魚卻不是魚的生物--彈塗魚和山椒魚。有些人看到習作21頁的楚南氏山椒魚時,會不小心把牠歸類為濕地生態系,不過,在看了公共電視我們的島【冰河褪去我留下--山椒魚記事】的片段後,就沒有人再弄錯了。

母親節過後,5月12日起這一週,我們在「西雅圖宣言」及壯濶的印第安音樂中,進入下一節~~

3-2環境改變與生物生活

除了上學期介紹的噪音汙染外,這一節進一步探討空氣污染、水污染以及濫墾森林、超收地下水等等人類活動改變自然環境與生物生活的案例。此外,由於課本的資訊太舊(民國98年全國發電比例圓形圖),因此老師採用周盈成學長(註)所提供的最新資料--102年發電比例圖(身為社會公民,其實你也可以自行在政府經濟部查到資料),順便也讓大家看看「電的大便--核廢料」或核電廠的幅射外洩對日本福島的孩子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。



註: 民生國小校友/綠盟講師

3-3自然資源 (&生活中的環保行動)

自然資源中,哪些是可永續使用的? 
森林和生物資源怎麼使用才能永續? 怎樣使用則會用盡?

「唯有當最後一棵樹枯死,
最後一條河被污染,
最後一隻魚被捕殺,
我們才會了解
原來錢是不能拿來吃的。」

這一段印第安諺語,值得我們思考。

在這一節課程中,我們認識了四項綠色消費的主要概念,並學習如何落實在生活中。透過不同食品包裝的比較、習作的書寫,讓大家更了解在生活中實踐環保的方法。


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留言須經版主(老師)審核過後才會發布出來,請耐心等候。